近日,岚图汽车CEO卢放针对高速充电桩使用效率问题提出创新建议,呼吁在电量充至80%-90%时启动超时占位费机制,该提案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民讨论。这一充电桩优化方案或将有效缓解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难题,为新能源车主带来更高效的补能体验。
卢放通过行业大数据分析指出,当前电动汽车在充电至80%前可实现快速补能,但当电量达到80%-90%临界值后,充电功率会出现断崖式下降。尤其在春运、国庆等出行高峰期,部分车主长时间占用充电桩完成最后20%慢充,直接导致服务区充电桩周转率下降40%以上。这种"充电桩僵尸车"现象已成为制约长途电动出行的关键痛点。
该提案获得多数新能源车主认同,相关调研显示68%受访者支持阶梯式收费方案。有车主分享:"去年国庆在G60高速充电站,亲眼目睹多辆充满电的车辆持续占位超过2小时。"这种资源浪费现象催生了"充电两小时,排队四小时"的恶性循环。通过智能地锁+超时计费的双重管理,可提升充电桩日均服务车次达30%。
反对意见主要来自长途出行群体,他们认为最后20%电量对保障续航安全至关重要。对此专家建议:服务区应配套显示下一充电站距离的智能导航屏,同时运营商需完善80%电量可达范围的预警提示。数据显示,当前高速公路平均每50公里就设有充电站,充电到80%后采用"短频快"的补能策略,实际比充满电更节省总出行时间。
这场关于充电效率与用户体验的讨论,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性矛盾。随着工信部"十四五"充电 *** 规划的落地,通过技术手段+经济杠杆的组合拳优化资源配置,将成为破解充电难问题的创新突破口。您是否支持高速充电桩实施超时占位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出行体验。